close
拜讀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四日「補助私幼救生育率 毒藥當解藥」一文,實不吐不快。

首先,必也正名乎,專家學者甚或公部門都習慣(或有意)將免學費政策歸於「補助私幼」。大班幼兒每學期一萬五千元的學費補助(即劉教授文中的每月三千元),是當家長為孩子選擇就讀私幼時,政府所給予家長的補助,一毛錢都進不到業者口袋不算,業者每學期初都需配合此項政策辦理繁複的行政作業。更有甚者,原本幼兒該在入園時所繳交的學費,都因配合此項政策先行抵扣給家長,業者只能苦等公部門層層審核,通常在開學後兩三個月才能拿回此筆款項。所以,江院長提出五歲免學費向下延伸,是毒藥也好,是解藥也好,這藥方都是開給家長的,端看家長埋不埋單。

再者,劉教授文中用簡單的貼標籤方式,認定私幼均印度股市指數是以營利為目的、品質沒有保障、操弄家長心理…云云,實在傷害許多努力兼顧生存與幼教理念的私幼業者,也著實低估了廣大家長的智慧。

今天,私幼之蓬勃發展,足以提供家長就收費、師資、環境、教材、教法、教育理念等來為孩子選擇幼兒園,又豈是業者所能輕易綁架?原本是健全的市場機制,888理財網怎到了一些專家學者口中都成了種種不堪?更何況,若非在教育與托育兩方面,政府都無法滿足華南銀行匯率家長需求,又何來私幼之林立?更別提私幼業者所擔負之社會功能,讓許多媽媽得以安心托育幼兒,投入就業市場,怎會到劉教授口中就成「毒藥」了呢?

最後,劉教授倡議廣設非營利幼兒園,以期提供平價、近便、優質托育,看似立意良善,但所持理由竟然是私幼只重營利,公幼改革無門。姑且不論劉教授對私幼之汙名化,一竿子打翻一船人,放任體制內的公幼也同樣令人不解;公幼乃是政府所設立,任何的改革理應為私幼之表率,怎是一句沉痾已久就可輕輕帶過。政府想要透過非營利幼兒園達到的目標,不是應該先由公幼改革做起,體現政府提供優質托育的理念與決心?一旦改革奏效,自可大力推行,慢慢讓幼兒教育公共化。

今天,在少子化的浪潮下,私幼已供過於求,廣設非營利幼兒園無非就是讓幾間私立幼兒園倒閉,換上幾間非營利幼兒園,說穿了也不過就是私幼與公幼之間的過渡品,政府無法向下延伸義務教育,又無法信任私幼,於是用政府的錢開幾間所謂的非營利幼兒園,難道這就是解決「高教育、低就業、低生育」的良方?

台灣幼教目前的現況是不能沒有私幼,政府與專家學者何不就直接針對私幼做不好、做不到的,給予輔導、協助與改善,讓私幼逐步向政府優質托育的目標靠攏,標籤式的定義私幼就是如何如何,完全無助於問題之解決,不是嗎? 91EA80CAF219ACB0
arrow
arrow

    nflv9hb55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